今天,我们该怎么样过端午节?
今天就是端午节了,但是无论是家庭里还是社会上,端午节的氛围并不浓厚,除过商家热闹的促销吆喝旅游等以外,端午节不仅缺少文化味,更缺少诗意盎然的浪漫氛围,如此过端午节不能不说是一种无奈和遗憾。 说起端午,常常让人想起吃粽子、划龙舟、插艾草、戴香袋等传统习俗。可如今,端午、中秋等原本充满诗意的节日少了些文化内涵。绝大多数人都知道,端午节是纪念楚国名人屈原的节日,吃粽子的习俗,源自投食物入江,以免屈原尸体被水中鱼鳖吃掉;划龙舟则源于汨罗江上渔夫争相划船,试图救起沉江的诗人。但许多考据均表明,端午节的缘起,要比屈原死亡、甚至出世早得多,划龙舟和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更多和祭祀龙神有关,而这个节最初的意义,则和中国南方当年气候湿热、瘴疠瘟疫横行,人们希望在五月初五这个“恶日”举行一些仪式、活动祛邪避凶息息相关。 如今不仅是端午节,一过传统节日,基本上只剩下“吃”了,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国庆节吃大闸蟹,中国传统节日悄然变为“吃的假日”和“旅游的假日”,包括端午节在内的传统节日,其背后是中华民俗文化几千年的沉淀,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吃”所能够承载,这里面其实承载了很多文化的精神意义上的内容,值得每个中国人去学习和体会。 传统节日不等同于“饮食节”,作为政府,应该借助各种各样的文化传播形式,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涵和文化传统,培养年轻人的民族文化认同感,让更多年轻人接触各种传统节日文化和民俗等,更多地去思考节日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在丰富端午节等传统文化节日内涵时,政府需要依托民俗学会等机构,通过乡土教材、光碟等传统材料等,教育和引导民众特别是青年学生在传承中发展传统节日。 不少人对端午节沦为“粽子节”,甚至又一个毫无特色的“旅游节”、“挤车节”、“补觉节”深感遗憾、不满和惋惜,还有人试图通过“恢复传统”,为这个中华传统节日重新补足文化和传统内涵。但是一味把“复古”当做恢复端午节“节日味道”的灵丹妙药和不二法门,且不说古代社会和当代社会、古人和当代人的节奏、取向、口味、兴趣、爱憎甚至美丑标准都截然不同,强行“勾兑”,过当代法定节日的当代人未必喜欢和买账,借助现代化的文化形式,将屈原的爱国、为民、求真、向善的精神通过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来,这才是端午节需要传承和发扬光大的核心文化内涵。 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正在流失和弱化,而节日的特色吃食在人们的物质生活高度丰富的当下也不再具有往日的吸引力,要重拾、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和精神魅力,提升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就该给粽子找个伴儿了!单纯靠吃来维系的节日是非常脆弱的,会加速人们对节日的漠视,甚至有些传统节日食品多吃并不利于人们的健康,比如元宵、月饼,用糯米做的粽子难以消化等。 将端午节发展成诗歌节或诗人节。其实早在1940年6月10日的端午节,全国文艺界人士就在重庆举行了纪念屈原的诗歌朗诵会,会上有人提议以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端午日为中国的“诗人节”,1941年端午节,在重庆举办了第一届诗人节,郭沫若作了有关屈原的考证,李可染作了屈原画像,安娥、高兰等作了诗朗诵,马思聪等人演奏了音乐。老舍与冰心、胡风、臧克家等53人,联名签署了《诗人节宣言》发表于《新华日报》,表示“我们决定诗人节是要效法屈原精神……诅咒侵略,讴歌创造,赞扬真理”。 端午节历来是历代诗人笔下咏叹的对象,也留下了许多引人入胜的“端午诗篇”。“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反映了人们吃粽风俗的盛行;“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刻画了人们赛龙舟时的热闹场景;“海榴花上雨萧萧,自切菖蒲泛浊醪”,描写了人们用菖蒲叶泡酒的习俗,等等。在端午节举办诗歌吟诵等活动,更多的是为了提醒人们在这个快节奏、压力重重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别忘了尝试一下“诗意的思考”、“诗意的生活”,让快节奏和物欲横飞的生活多些诗情画意和人文情愫,以期唤醒内心的宁静感,在不伤害传统节日内核与关键符号的情况下,注入更多适合现代社会的诗意而动人的细节,增强节日的吸引力和参与度,让小孩有得诗意地玩,青年男女有得诗意的盼,老人有得诗意地回味,将更多的人通过诗意的浪漫拽到节日的诗意怀抱中来。 应该看到,如今年轻人对传统节日的忽视,其实本质上是对传统文化的藐视,如今,年味寡淡,端午不端,是因为传统节日中蕴涵的传统文化意韵越来越少,传统节日所附加的传统文化美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丧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长辈给晚辈所展示的传统文化担当责任太少了,社会对拯救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力度不够。拯救传统节日,真的需要示范,真的需要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从社会的努力开始。 世界上没有什么节日比中国的春节,中秋节以及端午节更具有人情味,正是鉴于如此,这些传统节日作为一种特殊的节日文化现象被越来越多的国际学者所重视,虽然一些民俗节日文化几经岁月更替,稍逊风骚,但是骨髓还在,完全可以挖掘,可以保护,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和欣赏,在世界多元文化舞台上大放光彩。 传统节日附加的传统文化内涵不能仅仅有“壳”而无“血肉”,之所以需要千方百计振兴传统节日,就是因为传统节日蕴涵的传统审美教育不仅符合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符合文明的发展方向,更是人们精神愉悦的法宝,传统节日不仅是传统的化身,更是今天我们进步的再生骨髓。文/魏青 |
关键词:端午节,习俗,粽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