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世 因商业繁荣的古镇
要说于底的古建筑,必先从其繁荣的商业说起。
于底成为集镇,位列获鹿八大镇之一,与其地理位置有着直接关系。获鹿位于山区与平原交界处,向有“旱码头”之称。于底距离获鹿15里,东西贸易往来,大都在于底歇脚,大车店、粮油店、旅店、酒馆应运而生。于底大街上有染坊、醋店、药房等店铺,名气较大的有连升号,据说开业于明代,解放初期才停业,有数百年历史。该店主要经营糕点,声誉最盛的是“八大件”与“中秋月饼”。
来往商旅多,大车店生意红火,最有名的是建于清末的赵家大车店,当年彻夜灯火通明。
繁荣的于底吸引了不少外地人来此经商,于底人不排外,外乡人遇到困难,还会主动伸出援手。外乡人客居于底,却没有身在异乡的感觉,发家之后,往往就在在于底落户。久而久之于底文化也呈现出多样性。
于底人腰包鼓了,房子越盖越大,还要讲究品质,雕梁画栋。还建起了庙宇,开办了学堂,留下了各种各样的古建筑。
永安桥
随着时间推移,曾经鳞次栉比的古建筑大部分被现代建筑所取代。但于底的保留下来的古建筑依然可以用丰富二字来形容。
最有名的当属永安桥。从“古镇于底”大牌楼沿着永安街西行约500米左右,就能看到永安桥。曾经永安桥桥面长20米、桥高7米,后因为太平河淤塞,河道修成了如今的永安路,石桥大部分被埋在地下。现在永安桥四周圈起了围墙,长不过10米,桥洞约1米高,但依旧可见其精美的造型,桥洞中间的浮雕吸水兽栩栩如生。
众多寺庙
永安桥曾是于底的核心。“重胜古刹对永安,穿心阁内车马还。太平河水关祠挡,迫向二桥奔东南。”这首清代诗歌中的建筑如今只剩永安桥与重胜寺。
重胜寺是于底村另一处重量级文物。据碑载,该寺始建于五代的后周,明代重修,清康熙年间扩建。文革期间建筑遭到破坏,仅剩两座大殿,1988年集资重修,1992年改名“虚云禅林”。
在永安桥东南方还有一座大王庙,现仍存山门、大殿。文物爱好者张宏伟介绍,该庙建于明代。另一处古庙名为苍山圣母庙,也叫奶奶庙。看守庙宇的老人说,这里供奉三圣姑,年代不详,应该有百年以上历史,曾因精美的壁画吸引了众多游客,如今这些壁画已经剥落。
百年老宅
于底的家宅建筑也堪称一绝。永安街上,泰记醋店西行约百米左右,一南一北还有两座百年老宅。
李基隆家宅位于永安街北侧,院落南北贯通两条街,东西跨四条弄堂。如今二进过厅保存完整,是村里的老年活动中心。张宏伟说,该厅建于清末,是李家特地从山西五台山请来巧匠修建而成的。记者采访时,十几位老人正在屋里打牌聊天。此时,老宅旁边机器轰鸣,旧村拆迁正在进行。
“拍拍照片吧,不定啥时候就被拆了。”“别处你看不到这种建筑吧?拆了真可惜了!”老人们说,这些老物件是村子的根,代表着于底的历史文化,如果拆除了,古镇于底真成了看不见、摸不着的历史。
老宅东侧的一条胡同里往里走,有个古色古香的东偏门,南侧的老屋里住着一位八旬老人。老人说大概60年前她家从3户人家手中购买了这处小宅子。“据说老年活动中心那儿都保不住了,这点老建筑估计也难保。”老人说在这住习惯了,不愿搬,但谁也不知会怎么样。
李基隆家宅南侧,是李立玖家宅,建于清末,户主李金海依然住在这里。
建议 修条古建一条街
于底村改造中如何保护这些古建筑,成了众多人关心的话题。新华区文广新局的工作人员曾表示,于底村的永安桥将会得到保留和修缮,于底村领导也说虚云禅林将保留。除此之外的苍山圣母庙、大王庙、李基隆家宅等由于没有“名分”,其命运令不少牵挂这些老建筑的人们担心不已。
这些古建筑将何去何从?据了解,相关部门正在就此进行研究论证。
民间文保志愿者张宏伟认为,于底应该修建古建一条街,将于底打造成河北历史文化名镇。于底村史石家庄城中村中惟一的一处具有历史风貌的古镇,旅游优势十分突出,东、南、北三面依干道,交通便利。西面有“南水北调”的水景,距植物园只有数站之遥。村中古迹众多,本地又有传统的“三”、“八”大集,庙会等商业文化活动,可谓占尽天时地利。如果将这些古建筑保存下来,将来再恢复部分历史建筑,将会吸引大批游人。张宏伟说,保留这些古迹,建设古建一条街与于底开发并不矛盾。如果将于底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所蕴藏的潜力挖掘出来,将会吸引众多人关注,届时,旅游、商业等均会得到发展。购房者看中的是环境,也会带动周边地产业的发展。张宏伟说:“如果为了省却麻烦,将这些古建筑一铲子铲除,破坏者将是千古罪人。”(记者李保健、刘涛/文田明、实习生李瑞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