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长城时评

别拿“人情”当敛财的幌子

http://www.hebei.com.cn 2013-09-26 08:05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汪金友

  京剧《沙家浜》中曾有一个刘副官,通知各家各户“自愿”给即将成亲的胡司令送礼。没想到,在吉林省农安县巴吉垒镇洼中高村,近日真的发生了这样一幕。村支书时合为了给孙女庆祝满月,大张旗鼓地摆下几十桌宴席,并动用村里的广播喇叭,通知各家各户“自愿随礼”。而且安排了多辆专车,接送“赴宴”的村民。(9月23日《城市晚报》)

  谁都知道,这种饭不是白吃的。一进门,就会有人把你领到礼桌前。然后笑眯眯地问:“上多少?”眼看着别人都是100元、200元甚至更多,自己能拿30元、50元吗?于是,很多人都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无奈地掏出一两张百元大钞。正如一位村民所说,他平时与村书记没有啥人情往来,但就是因为人家是村书记,所以必须去。因为害怕万一以后到村里办点啥事,不捧村书记的场,村书记会刁难自己。

  说这事新鲜,其实也不新鲜。几乎每个地方,都有此类事情的发生。办酒宴的由头,也都大同小异,无非是儿女升学、结婚、生孙子孙女之类。而且主人的权力越大,“自愿随礼”的人就越多。可能是农安县这个村支书的权力太小,很多人随礼的积极性不高,主人又要面子,所以才不得不用大喇叭喊人。

  如果现在去问这个村支书为什么这么做,他一定会说出四个字:“人情往来。”中华民族是个讲礼仪的民族,又有“重人情,助人乐”的传统。谁家遇到红白喜事的时候,亲朋好友随个礼,伸个手。既可以把事情办得更加圆满,又可以增进相互之间的友谊。

  但有一个问题,很难解释清楚,那些到各级干部家里来送贺礼的,都是他们的亲朋好友吗?像《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一样,没有中举的时候,亲戚很少,朋友很少。就连他的岳父,也经常把他骂得狗血喷头。可自从当了领导,手中有了权力,情形就大不一样了。连以前不认识的人,也来想方设法讨好和巴结。一听说领导家里要办喜事,就会有更多的人,揣着厚厚的红包,蜂拥而至登门祝贺。

  虽然送礼者和收礼者打的都是“人情”的幌子,但谁都看得出,这样的“人情”早就变味了。很多随礼的人,都是奔着“官”和“权”去的。当官就“有情”,无官就“没情”;有权就“有情”,没权就“没情”。不信你看那些已经离退的官员,他们家里再办事的时候,还有那么多人“自愿随礼”吗?

  区别“人情”还是“权情”,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其如何“礼尚往来”。《礼记·曲礼上》说:“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再看那些官员,在“来”了那么多人的礼金之后,又“往”了什么?有的是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对方办了一些事。更多的则是什么也不“往”,收了也白收。不当官的时候,拍拍屁股就走人。

  很明显,“人情”已经成为一些官员敛财的“遮羞布”。表面看,他们和普通百姓一样,也办红白喜事,也有人情往来。而其中很大一部分规模,都是依仗权力吸引和构成的。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后,这种现象有所收敛。但也有些人仍然我行我素,只是为了避人耳目,把几十桌上百桌的宴会分批分期,化整为零。

  当然,也有很多的领导干部,把“亲朋”和“官朋”严格区别开来。在自己家里办私事的时候,只请“亲朋”,不请“官朋”。因工作关系交往的“朋友”,只限于工作之中。这样自己的心里就踏实了,不怕被人偷录,也不怕传到网上。

关键词:人情,敛财,群众路线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长城网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