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伤人和暴力行为是不能被容忍的,其对社会裂痕的加深,对人心的普遍伤害是非常严重的。不仅如此,当一个社会变狠,人人对法治和公正都缺乏耐心和信仰之时,暴力行为其实很容易滋长和感染、复制。因为不少绝望的人会发现,似乎暴力是引起关注,解决问题最直接、最迅速的方式,以至于愈发强化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解决问题的心理,进而感到绝望,最终非理性战胜了理智。
——张燕
每一起恶性事件,背后都有社会根源。每一起个体的脱轨,都会对其他社会人造成潜在的危险。面对那些铤而走险,用自残或者残害他人的方式,去吸引眼球制造反响的人,社会抱着一种怎样的态度对待他们,事关下一起个案的引爆与否。
——刘晶瑶
电脑屏幕上弥漫着诸如“立即枪毙”等“暴力崇拜”的网友留言,看似很正义很道德,实则恰恰证明我们的脾气已变得很坏,心中的正义感悄悄地异化为发泄的快感。这也折射出我们缺少一种共识:在公民社会里,针对个体的暴力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相反,我们总是自信自己能够完全分清善与恶,并且支持对恶主动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制暴”。为生命垂危的女童祈祷,借他人“随机的暴怒”反躬自省,这要远比喊“杀”喊“枪毙”,更能荡涤我们社会越来越重的暴戾之气。
——舒圣祥
社会转型期正是利益格局失衡的敏感期,社会矛盾及冲突的井喷期。升学的压力,就业的压力,竞争的压力,生活的压力,买房还贷的压力,种种压力堆积人们心头难以释放,造就了某些人的情绪阴霾,整个社会弥散着一种浮躁不安情绪。再加上少数人在追求公平的路上遇到意外困难,人生事业进程中出现太多的不如意,从而变得牢骚满腹怨气日重。
——张培元
有观点认为,近段时间频发的个人暴力事件,可能是因为媒体的密集报道给人造成的错觉,实际不必过度解读。但我们更应该警惕对暴力事件的过分解读,否则极易造成一种“民怨沸腾”的病态社会环境。
——张松超
清除社会的暴戾之气,一要将公正的阳光普洒,驱逐每个人心灵中的阴暗;二要缩小贫富差距,消除权力腐败;三要畅通发泄渠道。当然,也不能忘记,对公民也应加强公德教育,挫折教育,避免极端事件的发生。
——宁新春
一个成熟的社会,不单是繁荣的社会、富裕的社会,更应该是安全的社会、稳定的社会、文明的社会与和谐的社会。没人可以逼你做什么,但你至少可以选择不做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有生活的圈子,都有在圈子中表达意见的机会,我们都有话语权,我们该如何?要对违反法律,侵犯财产、侵犯生命说:不! 社会氛围好与坏最终需要我们一个个群体、团队、家庭的共同作用。社会戾气不再产生、不再传播,公共安全得到保障,我们才有平和的生活。
——网友 马力川
|